大唐貞元十年(794年),大唐帝國與南詔在洱海邊的點蒼山會盟,由于此前南詔在與唐軍的戰斗中失利(三征南詔事件,唐軍大敗南詔和吐蕃聯軍),南詔對大唐徹底畏服。南詔國主異牟尋率文武大臣發誓:「請全部落歸附大唐。「大唐冊封異牟尋為「南詔王」,賜「南詔印」,在南詔地區設置「云南安撫使司」,從唐玄宗時代困擾大唐西南邊疆數十年的「頑疾」終于被解決,從此大唐的西南安然無事。
自點蒼山會盟到公元860年安南引南詔兵乘虛攻破大唐安南都護府(今越南,當時屬于大唐領土)治所交趾城(今越南河內),期間60余年,大唐與南詔相安無事。然則,樹欲靜而風不止,隨著大唐帝國在藩鎮割據、朋黨政治、宦官專政三大毒瘤的侵蝕下,大唐的國力越來越不如從前,大唐的國勢也明顯衰落下來,大唐對邊遠地區的控制力也逐漸弱化,大唐在周邊的國家、部落中「天神般」的形象也開始愈來愈模糊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