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58歲的李阿姨,十幾年前就意識到肥胖對身體的危害,所以飲食逐步變得清淡。長時間只吃蔬果很少吃肉,李阿姨的身體也越來越苗條,這樣纖瘦的身材更是讓閨蜜張阿姨的百般羨慕。
但讓李阿姨沒想到的是,骨質疏松的毛病也纏上了她。絕經1年后,李阿姨出現了全身骨痛的情況,當時在醫院檢查出骨密度T值過渡,李阿姨見治療了兩個多月,身體有點好轉,便沒有繼續接受康復治療。
幾個月前,李阿姨在陪孫子玩的時候,不小心扭到了腰,當即痛到無法站立,家人見狀,趕忙把李阿姨送往醫院就診,結果查出了三節腰椎壓縮骨折,幸好經過手術治療,李阿姨的身體也在慢慢恢復。
醫生表示,李阿姨的骨質疏松已經是老毛病, 長時間的素食雖然讓李阿姨的身體瘦下來了,但確惹來了其他的毛病。
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,那老年人是否瘦一點才「健康」?事實上,人的體重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的,尤其是60歲以后,體重每年下降約5%。如果老年人的體重突然下降,可不是什麼好處,甚至可能有害。
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(Monash University)等機構發表在在《美國醫學會雜志》子刊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發現: 老年人體重減輕、腰圍減少或與心血管疾病、癌癥、全因死亡以及其他原因導致的死亡 風險上升相關,在 男性身上的相關性更強。
在隨訪的4年多時間里,共有1256名受試者死亡,其中563名因癌癥死亡、316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、377名因其他原因死亡。在剔除一些其他會影響死亡風險的因素后, 研究人員發現體重減少5-10%或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相關、體重減輕超過10%與全因/特定死亡風險上升相關。
具體來看:
① 體重減少超過10%,男女性的全因死亡風險分別增加289%、114%。
② 腰圍減少超過10%,男女性的全因死亡分別增加了114%、34%;癌癥風險分別增加了87%、49%。
對此,研究人員認為 體重腰圍下降可能是疾病的早期前驅指標相關。但該研究只是觀察性研究,二者之間的具體因果關系還需要更多的證據進行佐證。
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史曉主任醫師指出,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會走下坡路,消化吸收能力也會下降。再加上很多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,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老年人營養不良的比例很高。
對于老年人而言,保持微胖的體重可以讓身體抵抗力增強,有更好的「戰斗力」去抵御疾病。
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2021年在國際期刊《流行病學年鑒》發表了一項研究,該研究自 1948年開始對四千多名實驗者進行追蹤調查,結果發現 50歲以后微胖但體重相對穩定的人壽命更長。
那中老年人該如何判斷自己的胖瘦?世界衛生組織給出了一條計算公式: BMI(體重品質指數)=體重(kg)/身高(m)的平方,建議老年人的BMI值保持在20-26.9為宜。
這里舉一個例子:身高是165cm的人,體重如果是55kg,BMI值就是20.2,屬于正常的范圍。大家也可以根據下圖做一個參考。
另外,近年來,關于脂肪分布與健康風險相關性的研究發現,腰圍和疾病、壽命也有相關性,因此,腰圍也是一項衡量指標,一般而言, 男性腰圍應<85cm、女性<80cm,超過這個數值則要注意及時減重。
保持健康的體重對于健康而言很重要,除此之外,日常還要配合上健康的生活習慣。
1、不要飲食單一
中國營養學會老年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張堅提醒,老年人的飲食攝入總量會有所減少,所以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足的問題,學會正確的飲食模式很重要。
建議老年人日常的飲食要做到 蔬果品種盡量豐富,餐餐都要有蔬菜,最好以深色的蔬菜為主,水果也要盡量多樣化的吃,不能只吃蔬菜不吃水果; 動物性食物的攝入也必不可少,建議每日保持在120~150g為宜,可以畜肉、魚蝦類、蛋類等輪換食用;還有就是要 保證足量的蛋白質攝入,可通過蛋奶類食物、肉類來補充,建議老年人每日蛋白質攝入保持在每千克體重1.0~1.2g為宜。
2、不要極端減肥
不當減肥會導致老年人免疫力下降、低血糖癥、心腦供血不足等發生,對健康威脅極大。嚴重的甚至會因此而對食物產生厭煩感,最終引起厭食癥、惡病質等發生。
3、不要久坐不動
貴州省腫瘤醫院腹部腫瘤科副主任王文玲指出,久坐會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暢、胃腸道蠕動速度也會變慢,很容易導致代謝出現問題,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也會提高。建議日常 每隔一小時就起來活動2~3分鐘,延展一下身體。
老年人并不是保持越瘦的體重就越健康,對此要持有正確心態,盲目追求瘦反而會給自身健康帶來威脅。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