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為什麼我這幾年來天天補鈣,卻還是缺鈣」,李阿姨不解地問道。
今年58歲的李阿姨,一直以來身體都比較健康,就 連中老年人常見的高血壓也沒有,7年前自然絕經。
7年前,李阿姨在單位體檢時,體檢報告顯示 骨密度檢查示腰椎骨量減少,醫生建議她接受 絕經激素,但她覺得激素可能對人體 有副作用,認為服用鈣片即可。
1年后的復查,骨密度仍顯示有所下降,但李阿姨不聽勸,仍堅持服用鈣片。即便期間有一次意外跌倒,胸椎骨有一次骨折,李阿姨還是抗拒激素治療。
近期再來醫院復查,李阿姨看到自己骨密度的變化趨勢后,感覺到不可思議: 自己7年來一天不落服用鈣片,為何骨密度下降趨勢沒有一點變化?
鈣是人體必須的礦物質,不僅會影響骨骼,還會影響身體其他的很多功能,如缺鈣會導致小孩發育慢、大人易抽筋和老人易駝背等。有研究發現,缺鈣與一百多種疾病相關。日常生活中,人們是可以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鈣元素,但也有部分的特殊人群需要額外補充鈣。
可是為什麼有一些人像李阿姨一樣,天天補鈣,卻還是出現缺鈣的情況?
原因其實并不復雜,因為 比起你吃了多少鈣質而言,身體 吸收了多少鈣和如何留住鈣更重要。
鈣以 骨膠原為粘合劑從而在骨上沉積,也就是說想要留住游走的鈣,就需要依靠骨膠原,而 鎂鋅錳銅等微量元素,則 有助于骨膠原的形成,讓鈣可以牢牢粘附在骨骼上。
補鈣的同時也要 維生素D的攝入,維生素D好比一輛運輸車,它的存在,可以讓鈣質更好搬運到人體中,被人體所吸收利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有 長期飲用咖啡或濃茶習慣、愛喝碳酸飲料、患有腸胃疾病、使用糖皮質激素等藥物也會影響鈣吸收。
補鈣 首選食補,但對于一些食補不能滿足身體需求的人,需要 額外補充鈣元素,該 如何正確服用鈣片?
分次補充
短時間大量補充鈣片,反而會導致身體無法吸收,造成脹氣、便秘等問題。根據我國目前推薦量每天應攝入800毫克的鈣,補鈣者 一天服用1—2次鈣片即可。
晚上服用
一天吃一次鈣片,建議在 睡前服用。若是 補兩次鈣,另一次可在早飯后的1—2小時再服用,這樣可以避免食物中的某些物質影響鈣的吸收。
合理搭配
要想提高鈣的吸收,可以搭配維生素D,或礦物質鎂、鋅、鉀等元素補充。除了服用鈣片,日常也要均衡飲食,補充各種營養素,學會 曬太陽,增加維生素D,促進鈣吸收。
要想骨骼健康,就要好好抓住骨骼中的鈣。尤其是這幾類人,更要注意及時補鈣。
嬰幼兒
鈣是參與嬰幼兒生長髮育的重要元素,缺鈣可能會對嬰幼兒抵抗力、智力發育等產影響。
嬰幼兒缺鈣,有不易入睡、不易進入深睡狀態;智力發育遲、說話晚;學步晚;出牙晚;X」型腿;「O」型腿等表現。
兒童青少年
骨骼發育需要大量的磷和鈣,對于生長期的孩子,鈣質會不斷更新換代。
青少年缺鈣時會感到明顯的生長疼,腿軟、易抽筋;乏力、煩躁、精力不集中,容易疲倦;易過敏、易感冒等表現。
孕產婦
孕期后期,胎兒快速成長,需要從母體索取大量的鈣(約400毫克),以支撐發育。
絕經期婦女
女性絕經前后,[雌☆激☆素]水平降低,就會引起骨質流失,容易出現骨質疏松。
老年人
人在35—40歲左右,鈣質達到峰值,之后就會逐漸丟失,隨著年齡增長,鈣質流失加快,容易出現骨骼問題。
老年人缺鈣多伴有老年性皮膚病癢,腳后跟疼,腰椎、頸椎疼痛,牙齒松動、脫落等情況。
鈣是「生命元素」,伴隨著人的一生。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以通過食用含鈣高的食物補鈣,但也有一些食物,還會「趕走鈣」。
一是高鹽食物。高鹽不僅會在腸道中影響鈣吸收,還會在排泄中引起鈣丟失。當腎臟排出1000毫克的鹽,同時就會伴有28毫克的鈣流失。可見長期高鹽,很可能引起缺鈣。
生活中要注意 清淡飲食,不要吃太多鹽,同時 臘肉、咸菜、醬豬手、鹽漬話梅等都屬于高鹽食物,最好也要少吃。
二是含磷食物。很多人喜歡食用 加工食品、油炸食品,這些食物不僅美味,而且便捷。但加工食物多含有磷,適量的磷有利于鈣吸收,但過多的磷則會把體內的鈣趕出體外,導致鈣流失加快。
因此日常應少吃 香腸、培根、肉松、薯條、炸雞、碳酸飲料等加工食物。
三是大魚大肉。現代人生活條件改善后,即便不是逢年過節,都要大魚大肉。還特別喜歡紅燒、油炸等烹飪方式。這種飲食,容易 導致脂肪攝入過多,從而引起游離脂肪酸過多,不利于身體鈣質吸收。
日常飲食,應以蔬菜水果為主,搭配適量肉類。烹飪方式,建議以清蒸、水煮,避免禍減少重油重鹽的飲食方式。
單純的補鈣,效果有限,尤其是特殊人群。補鈣的同時也要注意吸收率。因此補鈣,不能僅依賴鈣片,還有助于維生素D和礦物質輔助,再配合合理飲食以及適量運動,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