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救護車要收費的!我們自己開車趕過去就行了,也不遠」
劉大媽攔下正要呼叫救護車的兒子,攙扶著老伴往外走。
原來剛剛老李正一邊抽煙一邊看著電視,突然感覺胸痛、呼吸困難,整個人控制不住地倒在地上,兒子趕忙跑過來觀察情況,初步判斷父親是心梗發作了。
但家里的急救藥也已經吃光了,本想撥打120卻被母親阻攔,最后只能自己開車去醫院。但正值下班晚高峰,即便醫院距離不算很遠,他還是花了40分鐘才到醫院,這時老李已經失去了意識,最終即便經過醫生的搶救, 還是因為心力衰竭離世了。
與老李情況相反的是,65歲的王大叔過去是一名急診科醫生,有天吃過午飯后在家睡覺, 忽然出現持續一段時間未緩解的胸痛癥狀。
他憑自己的經驗診斷為「心梗」,王大叔沒有任何耽誤,讓家人撥打了120電話,服用了急救藥物,然后耐心等到醫務人員的到來,大概過了十分鐘左右,救護車便來到了。
在救護車上,醫生給他做心電圖檢查,可是剛到醫院他便出現了心臟驟停的情況。好在急診醫生及時給他進行了 胸外心臟按壓、電擊除顫、心肺復蘇等措施,他的呼吸和心跳才恢復了穩定。
醫生檢查后, 發現他心臟一側冠狀動脈完全堵塞,需及時手術開通血管,好在經過積極的搶救,王大叔脫離了生命危險。
據統計,我國每年有60萬例新發心梗患者, 其中只有3萬人得到了及時規范的救治,有30%以上的人都丟了性命。據2019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顯示,2002-2017年起我國急性心梗死亡率呈上升態勢,40歲以上的人明顯增多。
近幾年我國心梗患者越來越多,心梗等心血管疾病,發病率高、致死率高,已成為國人死亡的首位原因。
心梗也指急性心梗,是由于冠狀動脈堵塞、供血不足,導致心肌缺血壞死的一種心血管疾病。
目前,心梗的發病率越來越高,且越來越趨向年輕化。一項耶魯大學的研究發現,85%的年輕急性心梗患者(年齡小于55歲),發病與 抑郁癥、吸煙、家庭收入低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膽固醇血癥和早發性心梗家族史7個危險因素有關。
而之所以我國年輕人心梗高發,則與以下幾種行為有關!
1、吸煙
吸煙是年輕心梗患者的高危因素之一,一項對心梗患者的調查數據顯示, 18-34歲的心梗患者吸煙率達到了78.02%。
有數據顯示,戒煙能降低心梗患者30%-40%的復發率及45%的死亡風險。
2、飲酒
過量飲酒會引發血脂異常,導致動脈粥樣硬化,是心梗的高危因素。
3、不控制體重
管不住嘴、邁不開腿,很容易導致肥肉堆積,體重超標。而肥肉的堆積會 導致血管硬化斑塊的增加,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。
4、經常熬夜
如今的很多年輕人12點以前都睡不了覺,熬夜是常態,而經常熬夜睡眠不充足, 就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,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。
對于有吸煙飲酒習慣的人,建議盡早將家里的煙、酒「扔掉」,盡早遠離,日常控制好體重,少熬夜,規律作息,有助預防心梗的發生。
輕則致殘,重則致命的心梗,讓很多家庭分崩離析,其實心梗來臨時,身體是會發出求救信號的,一旦出現下面幾個異常癥狀,一定要提高警惕。
1、心絞痛
原本發作過的心絞痛癥狀呈現進展性的加重, 發作頻率增加、疼痛加重、持續時間變長,且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明顯等,可能是急性心梗所致。
2、心慌、胸悶
心絞痛時還出現了 心慌、胸悶、噁心、嘔吐、氣短等癥狀,要警惕急性心梗發作,最好盡快排查。
3、極度疲乏
身體好端端出現極度疲乏癥狀,也要警惕急性心梗,尤其是在 情緒激動、體力活動、暴飲暴食后出現的話,更要提高警惕。
如果識別到了心梗發作的信號,具體應該怎麼做?
如果懷疑心梗要 及時撥打120,并及時送醫,讓醫生盡早疏通堵死的動脈。等待就醫時要注意平臥休息,并立即嚼服300mg的阿司匹林,并監測好血壓。
血壓正常的話可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,5分鐘后癥狀不緩解可重復使用,記住隨時關注癥狀,如果血壓偏低的話就忌用硝酸甘油。最好不要擅自服用其他藥物,以免影響疾病救治。
心梗作為一種發病率高、致殘率高、致死率高的疾病,發病人數越來越多,而且在呈現年輕化的趨勢。發病時如果能得到及時的救治,那或許能生存下來,發現心梗癥狀,要及時撥打120,并等待急救醫生的到來。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