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是丙烯酰胺。120℃以上高溫烹制后,土豆、面包等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,容易出現美拉德反應。這能讓食物吃起來更香,但在這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丙烯酰胺。丙烯酰胺是國際認定的2A類致癌物,具有一定的神經毒性作用。
二是雜環胺。如果長時間高溫烹調豬肉、羊肉、魚肉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品可能會產生雜環胺。有研究發現,雜環胺有較強的致癌致突變能力,與腸癌、乳腺癌等癌癥有關。
三是苯并芘。如果烹調食物油溫太高,尤其是超過300℃時,會讓食物中的脂類物質發生熱裂解反應,產生1類致癌物——多環芳烴類化合物,迄今為止已經發現200多種多環芳烴類化合物中,其中苯并芘致癌性最強。而且被烤糊時產生的苯并芘總量,遠遠大于沒有烤焦的時候。
所以食物被燒焦的部分,建議能少吃就盡量少吃吧。
國際癌癥研究中心根據對人產生的危險性,將致癌因子分為1類、2A類、2B類、3類和4類。
苯并芘是多環芳烴內毒性最強的一種致癌物,可通過吸入、攝入以及經皮膚吸收的方式進入體內。在進入體內后,大部分苯并芘會通過肝、肺細胞內的氧化酶激活轉換成十余種代謝產物,這些產物會對體內的正常基因帶來損傷。沒有及時修復的話,容易讓基因出現突變,誘發肝癌、肺癌、胃癌等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